公司新闻
气象灾害遥感技术(气象遥感的概念)
发表日期:2024-09-14

高二中图版地理选修5《自然灾害与防治》要点

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,我国加强了对滑坡、泥石流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、地面塌陷、地裂坦哗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,并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、生物水保防御体系、管理防护体系,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,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

旱涝灾害的减轻依赖于以预防为主的策略,结合治理措施,包括植树造林、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建设。 预防涝渍灾害:强化监测、预报和预警系统,完善排涝设施。 应对洪水:重点在于预报整个流域的降水情况,监控水位变化,实施堤坝加固、居民疏散、应急预案建立和物资准备等防御措施。

抗虫灾措施:农药灭虫、投放天敌、诱捕成虫或幼虫 台风:提前做好预报、预警,加固堤坝通水道,煤气电路检修好,加固渔船、鱼排,船进港口深抛锚,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。

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znmI8mJTas01m1m03zCRfQ ?pwd=1234 提取码:1234 简介: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,包括:试题试卷、课件、教材、视频、各大名师网校合集。

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。综上所述,《经纶学典学考新思维·课时作业:高中地理·自然灾害与防治(选修5)(湘J国标)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套系统、全面、实用的学习资源,还通过新颖灵活的题目设计和层次递进的形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有较大的不唯一性,霄表现为较强的离散性,应根据灾害个体的特点与作用因素综合确定,进行多状态的模拟计算。(5)目前尚未研究出具有昔适性的稳定性计算 方法 (也许并不存在),现有的方法都有较多的假定条件。

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?

1、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气象观测,包括判断云层动向,预测天气变化,以及分析大气中的水分含量和分布。 除了气象观测,气象卫星还有多项额外应用。它们可用于监测国土资源、森林资源,以及执行通讯和军事任务。

2、气象卫星主要用于气象观测工作,如根据云的动向判断哪里阴天,哪里出太阳下雨等气象科学中主要作用是用来探测大气中云层、含水量及走势,是用来判断未来天气手段之一,除了气象上的用途外还可以做国土资源、森林资源勘察、通讯和军事方面等。

3、气象卫星: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作战地区的气象情况,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更充分的依据。通信卫星: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。通信卫星反射或转发无线电信号,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。通信卫星是各类卫星通信系统或卫星广播系统的空间部分。

气象灾害

气象灾害有20余种,主要有暴雨、雨涝、干旱、干热风、高温、热浪、热带气旋、冷害、冻害、冻雨、结冰、雪害、雹害、风害、龙卷风、雷电、连阴雨、浓雾、低空风切变等。气象灾害包括亚洲热带风暴,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、南方地区的干旱、高温、山洪、雷暴、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。

气象灾害从低到高依次是:蓝色、黄色、橙色和红色。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》第三条: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、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:Ⅳ级(一般)、Ⅲ级(较重)、Ⅱ级(严重)、Ⅰ级(特别严重),依次用蓝色、黄色、橙色和红色表示,同时以中英文标识。

气象灾害包括以下常见类型: 暴雨灾害:剧烈降雨造成的水灾,如洪水、泥石流等。 干旱灾害:长期缺乏降水导致的干旱,可能导致水资源匮乏、农作物减产等问题。 雷电灾害:强烈的雷电活动引发的灾害,可能引发山火、建筑物起火等。 高温灾害:异常高温天气导致的灾害,可能引发中暑、森林火灾等。

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推测.运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

1、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推测,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:①遥感(RS)②地理信息系统(GIS)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,山区降水增加,冰川消融加剧,这可能导致洪涝(或雪灾、泥石流)等灾害的发生频率。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,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。

2、灾害监测主要运用遥感技术。青藏高原主要发展河谷农业。河西走廊,主要发展绿洲(或灌溉)农业。我国实施“南水北调工程”的根本目的是改变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不均匀的现状,以满足北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。

3、[27] 徐斌,刘新民,尧勒甸子试区土壤性状及其改良利用,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,刘新民,赵哈林主编,1993年,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,65-72。

4、气候:中国范围广大,气候也因此多样化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,东北地区气候寒冷,华北和江南地区气候温带、半温带和亚热带,西南地区气候多为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。整体而言,中国气温、降雨和风向等方面的差异很大,形成多元化气候类型,也给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。

5、使海陆分布状况发生变化,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得湿润起来,但以后该海水量逐渐减少,从而使亚洲中部迅速变干,大陆性气候特征慢慢增强。此外,随着地壳运动,青藏高原海拔开始出现上升趋势,最终整个高原隆起,从而阻挡了暖湿的夏季风气流北上,使中国西北内陆地区逐渐形成了干旱少雨、蒸发量大的气候。

6、干旱的西北地区 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。在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,风力强劲,沙漠面积广大,这直接影响了本区的农牧业生产,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。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草原──荒漠草原──荒漠的景观变化。


Copyright © 2022-2024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